
邮箱:dhzhao@shao.ac.cn dhzhao@glut.edu.cn
赵东海,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主要从事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和暗能量等基础前沿天体物理问题的研究。取得多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天文学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十余篇,其中三篇第一作者论文的图表、公式和结论被两本国际权威教科书《Galactic Dynamics》与《Galaxy Formation and Evolution》大篇幅收录, 在天文学顶级期刊影响因子只有5左右的背景下,单篇分别被SCI引用218、328和450次。曾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2/5)和第六届“十大上海青年科技英才”提名奖等荣誉称号。曾主持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两项面上基金、中科院新兴与交叉学科布局项目、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研究项目和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项目,作为骨干成员参与973项目3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Nature Astronomy、 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Monthly Notices of the Royal Astronomical Society 和 Journal of Cosmology and Astroparticle Physics 杂志审稿人,德国马普天体物理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受聘上海交通大学担任访问教授3年,曾担任中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负责人)。
长期潜心通过极其细致系统地分析宇宙学数值模拟寻找宇宙大尺度结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规律。其在该领域的突出贡献有:1、创造性地提出了暗物质晕“两相”演化论,该理论成为了国际上星系形成与演化“两相”理论的重要根基;2、开创了研究宇宙结构形成的“全新”方法,该方法兼具解析理论方法物理图像清晰和数值模拟方法精度高的优点,其基于该方法构造的暗物质晕的质量增长统一模型和内部结构演化统一模型,被证明是国际学界最精确普适且物理图像清晰的模型(在20个量级的动态范围上均精确适用于宇宙演化的各个阶段,不仅适用于冷暗物质模型也适用于温暗物质和热暗物质模型,不仅适用于标准冷暗物质模型也适用于没有暗能量和弯曲的宇宙),在宇宙学、暗物质探测和星系形成研究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各种大型星系巡天项目和暗物质探测项目如哈勃望远镜宇宙演化巡天计划(COSMOS)、NASA引力透镜 巡天项目、欧洲奥斯卡克雷恩宇宙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的暗物质探测项目和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项目(CSST)等均运用该模型来进行相关的理论计算。
发表的代表性科研论文
(1) D.H. Zhao*, H.J. Mo, Y.P. Jing, G. Boerner, The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Dark Matter Haloes MNRAS, 2003, 339, 12
(2) D.H. Zhao*, Y.P. Jing, H.J. Mo, G. Boerner, Mass and Redshift Dependence of Dark Halo Structure, ApJ, 2023, 597, L9
(3) D.H. Zhao*, Y.P. Jing, H.J. Mo, G. Boerner, Accurate Universal Models for the Mass Accretion Histori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Dark Matter Halos, ApJ, 2009, 707, 3544
(4) Li, Zhao-Zhou, Zhao, Dong-Hai*, Jing, Y. P., Han, Jiaxin, Dong, Fu-Yu, Orbital Distribution of Infalling Satellite Halos across Cosmic Time, ApJ, 2020, 905, 177
(5) Dong, Fuyu, Zhao, Donghai*, Han, Jiaxin, Li, Zhaozhou, Jing, Yipeng, Yang, Xiaohu, The Universal Specific Merger Rate of Dark Matter Halos, ApJ, 2022, 929, 120
主持代表性科研项目
(1)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 《利用多波段观测样本建立星系形成模型》,编号NFSC10303004,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资助金额26万元;
(2)主持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研究项目《面向虚拟天文台的星系形成模型研究》,编号04QMX1460,2004年10月至2007年12月,资助金额10万元;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多宇宙暗物质晕的统一模型研究》,编号NSFC10873028,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资助金额36万元;
(4)主持中科院新兴与交叉学科布局试点项目《大科学前沿与交叉研究I》(编号KJCX2-EW-J01)子课题《暗物质晕并合历史和成团性演化研究》,2011年3月至2016年2月,资助金额150万元;
(5)主持上海市人才发展资金资助项目《暗物质晕形成与演化的精确统一模型研究》,编号2011069,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资助金额10万元。
(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宇宙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编号11222325,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资助金额100万元。
(7)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项目《暗能量观测》子课题《宇宙大尺度结构与星系形成的理论和样本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验收时间2021年12月,项目编号A-2015-05-20-002,资助金额60万元。